首页 > 职业认证 > 文章
教育部对高职学生推行“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 双证
编辑: admin    发布日期:2011-04-26 00:00:00    浏览次数:
 

          

教育部对高职学生推行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双证

高职高专院校推进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就业制度,旨在利用高校资源,引导教育直接与职业活动相结合,直接为生产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服务,提高人力资源开发的效率;引导职业资格证书成为学生职业生涯自觉的追求,提升学生的市场竞争能力。

一、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标志
  充满机遇与挑战的21世纪,世界各国的职业教育在不断地改革与创新,职业教育观念与职业教育体制正在发生着多样性的变化,涌现出了许多特色鲜明的教育模式。其中较有影响力的教育模式有:(一)美国社区学院的新职业能力观、新课程结构与新教学模式;(二)英国的具有高学历层次和宽职业资格要求的职业资格体系;(三)德国的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学徒制培训;(四)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模块式证书体制等。它们共同的特点是:1、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对应性。2、职业教育的高层次性。3、职业能力的宽泛性,突出操作能力的培养;强调职业资格证书认证。
  我国在学习和借鉴欧美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发展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我国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其特征是:第一,从制度体系上看,我国职业资格和职业技能鉴定体系属于国家证书制度体系。第二,从认证方式上看,我国职业技能鉴定采用了国际上通行的第三方认证的现代认证规则。第三,以考试性质上看,我国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属于标准参照的考试模式。第四,以鉴定内容上看,我国的职业技能鉴定采用了职业导向的内容体系。从而实现了我国职业资格证书的国际接轨和多边互认,实现了参与国际经济竞争,最终走向国际化。所以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一项社会进步的标志。
二、职业资格证书的法律依据和权威性:
  我国《劳动法》规定:国家确定职业分类,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技能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由经过政府批准的考核鉴定机构负责对劳动者实施技能考核鉴定。这就是职业资格证书建立的法律依据,它从社会管理的角度对职业资格的概念做出一个界定:职业资格是社会经济部门或行业根据某一职业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对从事这一职业的人员提出必备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工作能力的基本要求。劳动者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可从社会权威认证机构获得对自己技能水平和从业资格的认可,其主要形式是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反映了劳动者为适应职业岗位的需要而运用特定知识和技能的能力。通常情况下,职业资格证书可以分为从业资格证书和执业资格证书。从业资格证书是指从事某一职业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工作能力的起点标准。执业资格证书是指政府对某些责任较大,社会通用性强,关系公共利益,涉及人身安全、重大财产安全和广大消费者利益的职业实行就业准入控制,是劳动者依法独立开业或从事某一特定职业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工作能力必备标准。
  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实施就业准入制,有利于建立全社会统一的职业标准,鉴定规范和社会化管理体系,有利于发挥国家劳动行政部门综合组织、协调和指导的作用,规范用工行为,提高劳动者技能和素质,增强劳动者职业技能。有利于提高我国人力资源质量评价系统的科学性和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威性。
  所以,我国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威性在于:主体是国家证书体系,是靠政府的力量来推行;以《劳动法》为依据的,符合人力资源开发规律的职业技能标准,对劳动者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是反映劳动者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水平的证明,是劳动者进人就业岗位的通行证。它的生命力蕴涵在能够不断地适应市场就业需求的变化过程之中。实现供求双方的相互双向选择提供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尺度,使之成为促进劳动就业的有效途径。
  三、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与职业教育的改革相衔接。
  专业与职业耦合是指专业与职业这两个体系或两者运行方式之间,通过人力资源市场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以至于联合的特性。专业:以一定的社会分工为前提,又与一定学科基础相对应,专业设置既要遵循现代科技发展和学科发展的特点,又要依据一定的社会发展的阶段特征。而职业: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从事合法的有保障的社会劳动,以获得足以维持生活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作为自己主要生活来源,并能满足自己精神需求的,得到社会承认的,在社会分工中具有专门技能的工作。
  专业与职业从理论上来说,应该是一个同向运行的协同体,它是人类文明进步、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劳动分工的结果。但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市场趋向成熟,社会发展不断分化出新的职业领域,职业从传统观念的三十六行飞速发展为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中的八个大类,1838个细类(职业)(不包括劳动保障部自20048月建立新职业信息发布制度以来,已经发布了八批共86个新职业)。然而专业的分化发展,按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的通知(教高[2004]3号文件)的规定,专业的分化仅为十九个大类,535个专业。
  由此看来,《专业目录》中的十九个大类,535个专业职业分类大典中的八个大类,1838+86个职业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专业设置、专业的发展远远滞后于新的职业分化,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出现了错位现象,人才结构性短缺,专业与职业不相符,即专业不对口。其结果是导致职业、专业人才和市场三者的结合点就业出现了问题。
  解决问题方法之一,就是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与高职高专职业教育的改革相衔接,充分发挥国家劳动行政部门综合组织、协调和指导的作用,发挥资格证书在教育与就业工作中的桥梁作用,使其成为引导职业培训主动面向多样化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劳动者终身学习创造条件。依据《专业目录》,改革、调整、促进高职高专教育事业的发展,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需求。依托职业资格证书在社会上竞争能力强、信誉好、以及覆盖面广、专业多、统一性强,管理规范的优势,纠正专业与职业耦合错位现象,营造出学历文凭与职业资格证书两种证书制度并重的氛围。提高高职高专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从业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减少结构性失业,提高就业质量。
  四、高职高专学生持职业资格证就业的重要性
  1、职业资格证书的窗口信息作用
  职业资格证书是一个窗口,求职者通过这一窗口,向社会展示自己的学识才能,而社会通过这一窗口获取求职者的自身技术和技能水平等信息。由于职业资格证书与职业岗位的具体要求结合密切,能更直接、更准确地反映特定职业实际工作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的能力。使每一个具有就业资格的劳动者都能获得标明自身技术、技能水平和职业资格的有效证书,
  职业资格证书它是一种实际认证信息,它的效用在于能够证明持证者在职业活动中的真实表现。如果说学历证书是求职者就业的一块敲门转,那么职业资格证书就是求职者打开就业之门的求职就业的通行证。因为求职者通过这一窗口不仅反映出受教育程度、培训背景、工作阅历,而且还向社会展示出求职者个人对某个职业工种的一技之能,或对某个职业工种潜在的创造性。所以职业资格证书的窗口信息作用,使就业更容易成功。职业资格证书就业成为劳动就业的有效途径。
  2、职业资格证书的桥梁作用
  职业资格证书是连接专业职业之间的桥梁,是高职高专院校学生顺利步入社会,走上理想就业的途径之一。对于高职高专院校的毕业生,步入社会便发现自己手中的文凭—“学历证书,因为它仅反映劳动者学业教育和水平测试的学识能力,与人们的直接职业劳动活动联系不密切,而没有想象的那么闪闪发光。由于高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出现的错位,再加上因为信息不全而引起的市场失灵,手捧金饭碗且就业到处碰壁;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工作,工资收入不高,还得不到其它的保障;只能在不断就业与继续学习深造之间徘徊,成为回避就业而不愿意长大的一代。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认证体系的建设,架起了专业职业之间的桥梁,实现了高学历层次向宽职业资格体系拓展,突出职业能力的宽泛性,通过必要的培训、考核,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便可以从自己专业的高学历这一高平台上架起通向理想职业的就业桥梁,拓展与自己专业相似或相近的职业,为自己找到一个就业的支点,从而起自己的事业;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契机,成为创业的资本,实现双证就业。
  3、职业资格证书消除市场信息不全的作用
  信息不全的作用指的是:如果用人方对其需要的求职者的质量和功能不能获得全面而准确的信息,市场体系就不会有效运行。信息不全,主要表现在信息不对称上,所谓不对称,就是交换信息的双方,一方比另一方有更多的信息。如一个求职者对自己的知识、技能,以及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比用人方要清楚得多得多;劳动力市场是典型的信息不对称市场,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就会做出负面的、逆向选择,这种选择引发低价低质的恶性循环。低质品会把高质品全部驱逐出市场,导致市场的失灵。

上一条:电子商务学生专业参加人力资源与劳动保障部举办的全国电子商务资格认证考试

下一条:助理营销师职业资格认证

关闭